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 运行管理 > 建设历程

尼尔基工程右岸灌溉洞好人好事二三事


发布时间: 2003-09-12来源:尼尔基公司作者: admin 本文被阅读

铲车大拿——毕东满


说话直来直去,干活干净利索,是毕东满给人留下的最深刻印象。如果提起毕东满的铲车技术,现场施工人员没有不伸大拇指的。


“看着毕东满开车干活儿,心里舒服,铲斗像长了眼睛,刀角儿说到哪就到哪儿,又快又准”,大家常这样评价毕东满的开车技术。的确,毕东满的铲车操作技艺,别说在尼尔基水利枢纽灌溉洞项目部,就是在中铁十三局也是少有的。其实,毕东满开铲车并非科班出身,只是半路改行。至今在他的技术档案里,记载的还是机械钳工。半路改行的毕东满为何能把铲车玩得出神入化、炉火纯青?用他自己的话说:“干啥悟啥”。常学习,动脑筋,善琢磨,是毕东满开好铲车的最大秘诀。从打开铲车的第一天起,他就在想:组织上把几十万元的设备交给自己,是对自己的信任,摆弄不明白,对不起领导,对不起这个岗位。因此,他把目标定在一流的水平,平时反复学习理论,努力掌握机械性能。在实践中不断摸索、总结发挥机械最佳性能的体会,操作技能熟中见巧。


毕东满不但技术好,敬业精神也令人钦佩。在尼尔基水利枢纽灌溉洞工地,他带领2名工友负责洞内出渣和洞外铲车服务工作,在作业头绪多的情况下,他调度得有条不紊,指哪打哪。特别是洞内出渣,作业面小,危险性大,技术要求高,他一个人扛了大头,无论是进口或者出口,关键时刻总能见到他的身影。洞内出渣时,掌子面残留的硝烟再加上铲车本身排出的有害气体,有时呛得人掉眼泪,喘气都困难,可他一干就是四、五个小时。每次从洞内出来,嗓子眼儿都是辣的,吐痰都是黑的。他曾感叹道:如果我的老母亲看到我干得这么苦,说啥也不会同意我干的。但为了满足施工需要,他和他的弟兄们仍然任劳任怨地工作着,不分昼夜拼搏在施工一线。


苦干实干——陈绍荣


如果你现在来到中铁十三局十处尼尔基右岸灌溉洞项目部的工地上,就会发现有一位整天一瘸一拐,却还坚持在一线工作的工班长,他就是老共产党员——陈绍荣。他因长时间在阴寒潮湿隧道内施工,患上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。但因为工作需要,他依然拖着一条病腿坚持工作着。他的敬业精神深深地感动着工地上每一个人。


早在今年右岸灌溉洞项目部复工的时候,由于出口方向迟迟不能进洞,严重地影响了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。正当大家对此一筹莫展、焦虑万分的时候,陈绍荣主动请缨成立了工班,带领着大家昼夜奋战在工地上。渴了喝口山泉,饿了吃碗泡面,克服了冻土打孔爆破、地下水偏多、严寒低温等不利条件,硬是将很多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可能,出口方向按期进洞了。


在完成了出口的施工后,陈绍荣又承担起了混凝土衬砌的施工任务。由于洞径小,衬砌台车的移位和支立、混凝土质量控制都很难,洞内施工安全更是个大事情。面对着诸多困难,陈绍荣并没有后退,他二十四小时跟着两个班干。施工理顺了,工程进度上去了,工程质量控制好了,但洞内阴冷潮湿、水分大,由于他长期蹲守在洞内,关节炎更加重了。同事们都劝他不要这么拼命,去医院看看。但总以脱不开身为理由一拖再拖,直到腿肿得不敢着地了才去医院打点滴。医生对他说,打完点滴要休息三个小时后再活动,否则将影响治疗的效果。但每当有施工任务的时候,他拔下点滴就赶到施工现场去了。队领导出于关心劝他在现场指挥就可以了,不必亲自去干,但陈绍荣却说,我呆不住啊,这些都是我的老战友,我能只动嘴看着他们干吗!我要求他们做到的我首先要做到。由于没有很好的休息,刚刚有所好转的病情又恶化了,膝盖肿得和大腿一样粗,最后痛的连路都不能走了。陈绍荣不得不又走进了医院。他人在医院,可心却依然牵挂着工地,时不时地要跑到工地上看看。他说尼尔基右岸灌溉洞工程不完工,我的这颗心就不能放下……

编辑:admin